“亲一下还会得病”,“亲吻病毒”是什么?如何预防?
最近,网上有个热播剧《谢谢你医生》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?
整部剧非常贴近生活,很多常见的病例,也有许多医学知识科普。
其中,剧里谈到了一个“亲吻病毒”的病例,一位小女孩高烧持续一周不退,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是家长带孩子过程中没有注意卫生问题,唾液传播感染了人类疱疹病毒。
有网友评论道:“亲一下还会得病?这也太夸张了吧?”
其实,这种病例是真真实实存在的,并没有夸大的成分。
那么,“亲吻病毒”是什么?通过什么传播?
如何治疗呢?
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?
“亲吻病毒”在医学上是指EB病毒,这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毒,属于疱疹病毒科,因为这个病毒通常通过唾液传播,亲吻等密切接触最容易发病,所以又叫做亲吻病毒。
除了亲吻之外,EB病毒还可以通过飞沫、血液等其他途径进行传播。
据统计,95%以上的成年人都曾感染过EB病毒,4-6岁的儿童是该病毒感染的高发阶段。对于绝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成年人,携带EB病毒不一定会发病,而学龄前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,是EB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。
EB病毒感染在全年均可发生,秋冬季居多。
被EB病毒感染后通常没什么症状,或者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,比如发热、咽部不适等,但很快就会恢复。
症状重的话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、咽峡炎、颈部淋巴结大等表现,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皮疹、呕吐、眼睑水肿、打鼾、呼吸困难、肝脾肿大等等。
EB病毒感染多是良性自限性疾病,预后良好,治愈后一般不会二次发病。病程一般2~4周,部分患儿低热、淋巴结肿大、乏力等症状可持续数周或数月,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,以退热、保肝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。
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,限制或避免剧烈运动、腹部查体动作轻柔、避免便秘,避免肿大的脾脏破裂引起腹部大出血。
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、更昔洛韦等,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及咽部排泌病毒时间,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、缩短病程和缩小并发症的发生率。
饮食要清淡、易消化 , 含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、维生素。咽喉肿痛的孩子可给予稀饭、豆浆、果汁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,禁止给予患儿干硬或者辛辣刺激性食物。